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中,精准掌握大气、水体、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实时状态,是开展污染防治、生态修复及环境决策的核心前提,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、人居环境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。
随着环境监管要求趋严、监测范围扩大及数据应用需求提升,传统依赖人工定点采样、实验室分析的生态环境监测模式逐渐暴露出短板:环境数据获取周期长,难以及时捕捉突发污染事件;监测点位分散,数据缺乏统一整合与联动分析,无法形成区域环境整体画像;污染预警响应滞后,易错过最佳处置时机,导致污染范围扩大;同时,人工运维成本高、效率低,难以满足大范围、常态化的监测需求,影响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性与时效性。
为全面、实时、精准监控生态环境状况,物通博联基于
数据采集网关,构建了一套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系统。该
数据采集网关可接入大气质量传感器(监测PM2.5、SO?、NO?等)、水质传感器(监测pH值、溶解氧、COD等)、土壤墒情传感器、噪声监测仪及视频监控设备,实时采集大气、水体、土壤、噪声等多维度环境数据,结合数据实时传输、智能预警、趋势分析、污染溯源等功能,能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效率与治理精准度,为环境监管、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。
功能实现
1.实时监测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浓度、水体理化指标、土壤湿度与重金属含量、环境噪声分贝值,同步整合视频监控画面,自动汇总数据并生成可视化仪表盘与区域环境质量热力图,直观呈现环境要素变化趋势,为环境状况评估提供精准数据支持。
2.可根据国家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预设各项监测指标阈值,一旦数据超标(如水体溶解氧过低、大气PM2.5超标),系统自动触发告警机制,通过短信、邮件、平台推送等方式向环境监管人员发送告警信息,明确标注超标点位、污染物类型及超标程度,确保快速响应与现场核查。
3.
数据采集网关与区域环境治理设备(如空气净化装置、水体曝气设备)联动,平台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远程调控设备运行状态,例如在大气污染超标时启动净化设备,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开启曝气装置,实现污染的及时干预与精准治理,降低污染影响。
4.结合历史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(GIS),分析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规律,追溯污染来源(如特定区域排污导致的水质异常);定期生成区域环境质量评估报告,对比不同时期、不同区域的环境数据,为环境治理方案优化、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及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文章、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,仅用于学术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