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,灌区作为农业用水的关键保障环节,其规模持续扩张。全国各地不断加大对灌区建设的投入,旨在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高效性。然而,随着规模的扩大,传统灌区管理模式在数据采集、传输与监控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。
灌区分布范围广,涉及众多农田区域,以往依靠人工定期巡检与数据记录的方式,不仅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和时间,而且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难以保证。在灌溉决策过程中,由于缺乏及时、精准的数据支持,常常出现灌溉不合理的情况,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农作物因缺水生长受影响,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。
对此,物通博联提供基于水利网关的墒情站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系统方案,能够实现墒情数据采集到灌区管理平台中,构建实时交互共享的通信网络,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各区域墒情的监控与管理,合理调控水泵、闸门,合理分配水资源,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与智能化管理。
该系统主要由以下三层结构构成:
感知层:墒情站部署多参数土壤传感器(监测含水量、温度、电导率)、摄像头等设备。
边缘层:物通博联水利网关实现设备接入、数据清洗、协议转换、边缘计算等功能。
云平台层:构建墒情大数据中心,提供数据存储、分析、可视化及决策支持服务。
实现功能
(一)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
系统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,自动采集土壤墒情数据,并通过水利网关迅速、稳定地将数据传输至监控平台(5G/4G),确保数据的实时性与连续性,为灌区管理提供最新信息。
(二)数据存储与分析
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工具,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,如分析土壤墒情的变化趋势、不同区域土壤墒情差异,为制定科学的灌溉策略提供数据支持。
(三)智能预警
根据预设的土壤墒情阈值,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、温度异常等情况发生时,系统自动通过短信、邮件、微信等方式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,提醒及时采取灌溉、排水等措施。
(四)远程监控与控制
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、手机等终端设备,远程登录监控平台,实时查看灌区土壤墒情分布地图、传感器数据及现场视频画面。并可接入PLC实现水泵闸门的远程控制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文章、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,仅用于学术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